编导艺考叙事散文的训练技巧
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3种:描写、叙述、抒情。
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赤壁。人物:苏子与客。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叙事散文的课上我重点讲了一下叙事散文细节描写的训练方法。学生们的写生习作虽然都很生动,也充满了感染力,但是却缺乏技巧,遣词造句也不够准确。我们在杂志上将其原文登录,只是想告诉大家真实就是美的,真正感染读者的文字来自作者内心的直接感受。这让我想起了两年以前对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系主任张先老师的一段采访,当我问道:“戏剧文学系的专业入学考试,初试考的就是散文写作,那么散文的写作最应该注重的是什么?”张先教授这样回答我:“散文的写作当然最注重的是个人感受了,注重的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流露。谈到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要说,许多考生认为情感是可以编造出来的,是可以拿来随便煽情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情不是一个技巧,情也不是一个手段,情是你的一个生活内容。因为你在生活中就应该是一个有丰富的情感的人,情不是拿来伤感的,也不是拿来哗众取宠的,情是人的一种本质状态。很难想象一个对他的父母没有任何情感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也很难想象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人能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应该说真话吧,很多考生在写散文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情感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是在编情,他们是在用文字去煽老师的情,他们认为情是可以编出来的。考生在写散文的时候,内心的情感有没有真实的流露,这个东西老师一看就看得出来,这是无法去掩饰和遮蔽的。如果情要是能编的话,那么一切都成为套路了,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就没有了。写一篇散文,如果流于一种程式化,开头怎么着,内容怎么着,结尾怎么着,议论怎么着,抒情怎么着,那么你个人的生活,个人的阅历,个人的观察就没意义了。找一个范文让大家来背,背出来然后再写,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在专业笔试的散文写作中,有的考生的散文就是事先背的,甚至是找人代笔的。可能在偶然的情况下,这些考生早有准备的散文,老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去辨别,结果老师在笔试的时候给予了他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在他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一切都会暴露出来,一切都会显而易见,欲盖弥彰。
有些考生抱怨自己的阅历少,写不出那些波澜起伏,缠绵悱恻的叙事散文。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原因,本质的原因是你对生活的观察不够。我们的好多学生,都有这么一个误解,就是人要产生感情,要表达自己的一些内心的情感,非得以一个比较大的事为依托不行。其实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很平淡很简单的,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其实情感并不必须要很大的事件来刺激,很细微的一些小事也能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这些孩子之所以写不出来,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没有感受,没有观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唯我独尊,他不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有很多的考生在考卷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奶奶死了就是爷爷死了,有时严重到一个考场四十多个人,几十个考生的家人去世,这是很可笑也是很可悲的事情。父母在家生活得很好,你为了考试不惜把父母写死了,你这样不尊重自己的家人,老师会怎么想呢。现在考生在这方面的写作有所收敛了,因为我们也在不同的场合议论过这一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多考生将爷爷奶奶写去世了,虽然隔了一辈,但依然是不真实的,其实真实的东西不一定就那么严重呀。当然仍然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们能够感到除他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他们能够感觉到别人情感的微妙的变化,他们能感觉到自己一个很小的举动就可能对别人造成很深的伤害。其实,散文写作考的就是考生们一种感觉上的差异。”
时隔两年,张先教授的这段话依旧给我很深的启发,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立足去开启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感情,而不是用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去禁锢他们,让他们墨守成规。不过,我们也在课堂上强调,在叙事散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到选材的典型性和细节描写的典型性,因为像生活中一列火车从窗前经过,某一个人在河边散步,或者秋天来了树叶就掉了这样的一些真实出现在我们文学的叙述里,并不能让我们深刻地将其记住。当火车经过以后不再回到我们的阅读里,当河边散步的人走远后立刻被遗忘,当树叶掉下来读者无动于衷。另外,这些场景的描述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也要求,在叙事的时候,可以有具体细节上的重新构思和艺术加工,只是不要失去生活的本来面目。到底怎样的叙述更能让读者接受,我想只有在比较之后才能使人信服。下面是我选取的几篇学员的原始习作,我对其进行了细微的修改和加工,并有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是遣词用句的改动,就让这些细节描写具有了更容易使人接受的诗意和美感。
免责声明:“ 编导艺考叙事散文的训练技巧”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QQ:915916933)
上一篇:编导艺考叙事散文范文《雨爱》